Created
May 21, 2020 06:43 AM
Topic
分享者
状态
Tags
推荐到索引
推荐到索引
notion image

1 思维提升靠工具

思维,看起来是内心的问题,是脑子的事情。其实不然,对多数有正常思维能力的人来说,它更像是一个工具问题!
一般的说法是,工具可以协助思维。还可以再进一步。像记录类的工具,便签、笔记、手机文档,直接卸载了脑子里的想法。所以,工具不仅仅只是协助思考,而就是思维的延伸,以语言的形态,在外部呈现出来。于是,思维,就从内心默念式的神秘顿悟,变成了在外部载体工具上的沙盘推演。
有丰富生活经验的人,会善用一些工具,通过记录,帮助自己管理生活多个事务,通过摘抄,协助自己学习新知。
记录,写在便签、清单、或手机记事本里。
摘抄,写在笔记本上。这不仅仅是加深印象,因为如果只是这样,印象还是在脑子里,它更像是建立外部数据库,将信息摆在眼前。大脑只需要记住搜索指示词,就能直接在笔记本上找到所要的内容。
记录、摘抄的下一步,就是写,自己输出新的内容!自己写出来的话,好比自己发明的工具,更好上手操作。
多写,多发贴,多参加评论互动,信息收集、数据整理、逻辑梳理,都会越来越好。这不就是思维水平提高的表现吗?
所以,不必责怪自己脑子怎么突然变笨了。改变方向!不是看脑子里面,而是到外部去找工具,找到便签、找到摘抄的笔记、找到写下的文字。你会发现,你利用的外部工具多了,思考能力、信息加工和管理能力,就跟着提高了。
人生幸福看设备,思维提升靠工具!

2 情绪即文字

不仅是思维,连情绪,这么内心的事情,一般人以为不可管理,但利用简单的工具,通过书写,就可以把情绪从内心,翻转到外部的纸张上、文档里,你就看着它,对它进行操作。
情绪不是没有了,而是它的剧烈波动的幅度减弱了,它就像漏了气的气球,没有了突然爆炸的危险。我们不需要将情绪归零,完全没情绪,也不给劲儿,有时小吵几句,听说还能加深感情。我们只需要降低情绪的波幅,减弱它对我们的潜在伤害。
使用文字,将大脑里的思考表述出来,放在眼前,思想就从黑暗的脑壳之内,来到了人间,好像一个孩子从母胎中出生,降临人间。
有了这个放在眼前的文字,我们就可以将思想换成可操作的对象,直接对它进行修改、调整、迭代。
通过把情绪写成文字,同样也可以将内部翻腾的情绪,转化到外部确定的文本,让难以捉摸的内心情绪转化为可以上手的文字对象,进行观照、修饰、调音。
于是,调整情绪,就从在心里默念自控(而不可得),变成了管理眼前的外部文本。这大幅降低了调节情绪的操作成本。
书写,对人是多么重要!我曾说,文字即思想,所谓思想,无非是表达出来的文字,而不是话到嘴边说不出、很想打字写不来。现在看,情绪也可以转译为文字,文字将内心的情绪翻转为外部的对象。所以,我们甚至可以说,情绪即文字!
有句俗语,语言是心灵的窗口。似乎这赞美了语言。但是,这句俗话依然预设了:心灵 > 语言。是这样吗?不是。
我们要说,语言即心灵,心灵 = 语言,甚至,心灵 < 语言。如果心里想的,你老是憋着不说,那别人怎么知道呢?如果脑子思考的,你总是不写,自己又怎么确认呢?心灵的内部是黑漆漆的,语言的外部是亮堂堂的。文字是从内到外的最佳媒介。文字是我们理解心灵、管理情绪、更新自我的用户友好界面。

3 工具有工具的用处

在遇到情绪问题时,人为什么会到内心去找自我,而不是到外部去找工具?
这种做法其实是在假设:内心有个自我,它特别强大,一切都可以托付于它。只要自己想、想得足够多、控制的力度足够强,情绪就不会再变坏。
但是,内心里真的有这样一个决定一切、管控一切的自我吗?其实,没有。假设内心有一个自我控盘一切,这仅仅是一种朴素的思考方式。在情绪遇到问题时,去找自己的内心,不一定那里就有一个自我可以解决问题。
转个方向,去外部呢?到外部找工具,第一个困难,依然还是朴素的思维方式带来的,不恰当的高预期。在朴素思维下,往内心去,希望有一个所谓的自我,控盘一切;往外部去,也依然预期有一个全面的工具,一口气解决所有问题。这假设了有一个工具,可以控盘一切。
这种极高的预期,让工具筛选几乎都不可能。哪有什么工具可以解决所有问题呢?没有。既然没有,那么,就懒得找了。既然外部工具的效果,与返回内心的效果,差不多,那么,不如回到内心去。
但是,没有解决全部问题的工具,这不是工具的问题,而是朴素思维的高预期陷阱。改变这个预期!避开这个陷阱!
合理的预期是,我们找到的工具,只能解决这个场景下的这个问题、甚至这个问题的这个部分;下一部分的问题,更不用说下一个场景,就得再去寻找另一个工具。一类工具,解决一类问题。多种工具,解决多类问题。这是朴素思维的替代升级,它可以保证我们不偏离正确的搜索方向。方向应该是,寻找一个又一个局部使用的工具,而不是,寻找一个特别全面的工具。
摆脱朴素思维的陷阱,到外部找工具,也会遇到第二个困难,筛选工具的困难。哪些工具,对于哪些场景、哪些问题、问题的哪些部分,是有效的?这不是脑子里多想想就能判断的事情。你必须亲自动手使用这些工具,试一试、做一做,看看效果。试用工具,花时间,花精力。
不过,向高手学习,可以加快筛选效率。有些人善于解决问题,你可以观摩,他们使用什么工具、怎样使用工具,怎样一步步解决问题。新手会观摩老手如何开车、如何做菜、如何健身,你同样也可以观摩情绪稳定的人如何管理自己的情绪。他们都是使用好几种外部工具,才能做到。例如,把情绪具象化,画在纸上。又如,把情绪写下来,转译为文字。图画、文字,都是工具,不要瞧不起它们。
工具有工具的用处,不必高估,以为它们可以解决一切问题,也不能低估,因为它们至少可以解决一部分问题、又一部分问题。人生中问题的完全解决,几乎是不可能的;能解决一个又一个的问题,就很好了。

4 数量,推动质量

利用工具,持续输出,在输出的对象上,不断改进。写得少,就没有改进的材料。写起来,就会越写越多,都变成材料。材料多了,就能改进。改得多了,就会写得越来越好。数量,推动质量。没有数据,没法数据分析。有了数据,分析会推动数据的结构化,结构化意味着品质升级。
第一轮数据升级过了,又会重新陷入迷惘,是高一个平台的迷惘,质量又没法提升了。怎么办呢?在高质量的水平继续写,继续堆量。存量写不下去了,都是老话题、老观点,那就写增量,找新话题,找新观点。
不同的主题所能容纳的结构复杂度,就是不同的呢!你以为换一个主题,不过只是写得跟现在一样?不是。不要这么武断!你的文字水平,不仅取决于你的写作能力,而且依赖你所写作的主题。有的主题,再怎么写,顶天了就是那样。有的主题,变化繁多,可以越写越过瘾。
于是,你朝着一个新的主题,写下去,越写越多,新一层的材料又多起来,又可以进行数据分析了,但因为是新材料,很可能就需要使用新的分析模型,于是,又一轮的升级就发生了。
无论起步阶段,还是达到一个平台之后的再次出发阶段,要迈出的第一大步,都是写出数量。这个,需要热情。真的需要热情。因为这个阶段,基本上是很少有什么精神享受的,看着自己写完的东西,都想扔掉。有的人,天生一股狠劲,特有热情。多数人,还是需要一小群人,相互鼓励,彼此刺激,才好保持动力。
让我们一起书写起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