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ype
status
date
slug
summary
tags
category
icon
password
本期和大家分享的内容来自我十分欣赏的日本企业家-铃木敏文。
 
关注铃木先生,源于6年前的一段经历,彼时试图在线下开设实体店,但苦于没有经验,便去报名7-Eleven的门店经理见习了三周。
notion image
对于那时想要改造一切的互联网人来说,这次经历不但打开了视野,接触到了许多从未接触到的概念,也让我对传统行业充满了敬畏之心。
 
虽然不属于一个行业,但是对于做产品启发颇多,因为都是面向大众消费者提供服务的。
 
下面的案例也是之前经验思考的实践:
  • 在经营丁香医生的时候,应用便利店内「价格带」管理来重新改造医生的定价指导体系。
  • 在进行医生运营时,参考便利的许多 SOP 标准制定的方法以及培训体系,提高医生的服务意识和质量。
 
6 年以后,再看铃木敏文的书籍和资料,依旧对当下的创业有颇多的启发。但由于其书籍资料重复度较高,每本书自有其结构,所以在此结合自己的经验和对互联网产品设计的启发,重新整理如下,不断迭代。
 
notion image
关于铃木敏文
20岁:全面改革东贩《新刊新闻》杂志版面,杂志发行量扩大了26倍
30岁:作为人事部门负责人在伊藤洋华堂引进新的人事制度和考核方法
40岁:在日本成立第一家真正意义上的便利店——7-Eleven
50岁:由于1981年伊藤洋华堂业绩下滑,成立业务改革委员会,开始推进「业改」
60岁:推动破产的美国南方公司重组,并在公司重组后三年时间内实现盈利
70岁:成立世界上罕见的复合型企业集团(混合联合企业)——Seven & i公司
80岁:颠覆业内传统认知,提出了Seven Gold「黄金吐司」产品方案
2016年4月7日,退出7&I控股公司与7-Eleven集团的管理层。
 

以顾客的视角出发

「为顾客着想」和「站在客户立场」是完全不同的概念,前者还是站在卖方的立场,脱离了消费者的普通生活;而「站在客户立场」则是跳脱 ego,贴近生活场景。
 
当形成「我的作用就是让顾客满意」的认识的时候,「我」就成了主体。人在对待自己的事情时就会形成保守的心理状态,当「我」成为主体的时候,就是在曾经做过的事情的范围内思考接下来应当做什么,并基于自身过去的经验和经历,形成“「如果这样做的话,就是对顾客有利的」这种思维。
 
「重要的是顾客感到满意」,这种思维则是将顾客作为主体。怎么做,顾客才会感到满意?此时,需要让自己与顾客融为一体,将自己视为顾客。如果不能站在顾客的立场上思考问题,就不可能寻找到顾客感到满意的答案。
 
比如在卖方看来货架上的东西销售一空是「经营的很厉害」的表现,但是从顾客的视角来看「这家店铺备货如此不足,想必经营的不是很到位」。
 
比如在卖方看来将饮料冷藏是更加好喝的一种手段,理应促进消费;但是在女性顾客的视角来看,夏季经常处于空调室内,加上每个月可能有不舒服的日子,倘若有常温的饮料就更好了。
 
比如卖方觉得经营到晚上八九点就已经很晚了,是兢兢业业的表现;但是在顾客看来,如果全天候随时开着门,无论何时都可以去消费才是更好的体验,才会由衷感慨有这家店铺真好。
 
但许多公司随着自身发展变得庞大之后,成员都会聚焦于公司内部的观点和既有流程,向上级负责,而丧失了从顾客视角看待问题的能力,组织就会变得僵化,最终被时代淘汰。
 
所以难点在于必须舍弃自身的经验,回归来看顾客到底要什么。
notion image

以顾客的需求作为唯一标准

当我们以自己为标准的时候,往往会有波动;而以外部视角为标准的时候,能更好地维持统一。
 
在顾客心里,只有「好」和「不好」两个选项,不会花费大量时间思考比较后才作出结论,所以他们不会关注:
  • 你比同行好了多少,或者有什么微妙的差异。
  • 你花了多少时间和精力,他们不会关注你的「苦劳」部分,只在乎最终呈现的结果。
  • 所谓专家的观点和看法,以及历史上的数据和经验是什么。
 
所以竞品和内部付出都不重要,模棱两可的态度也不行,唯一的竞争对手只有一个:消费者瞬息万变的需求。
 
而「用心去做」和「做正确的事情」这两件事所包含的意义完全不同。
 

了解顾客心理

销售不是指把东西卖给顾客,而是理解顾客。
 
物质过剩时代,消费者热衷于新鲜事物,所以「作为第二名跟随」的策略,很难让人看得上。
 
现代消费者更倾向于「自发消费」和「自我奖励式消费」,所以商家要给用户充足的理由支持其自身的购买行为。比如用户购买贵的东西,其理由并不是因为自己有钱,而是选择在周末犒劳下自己,偶尔消费更贵的东西。
 
所以越是未来不明朗,消费者越愿意在当下享受,避免未来的损失。所以消费者需要的是更多消费的理由,他们不再仅仅关注产品本身,而是赋予消费活动更多意义。他们不再是单纯地购买「东西」,而是购买一个「事件」。现代消费者并非在消费产品本身,而是由自己重视的事情引发了消费行为。
 
用旧衣服换新的优惠,为何比直接打折还好?因为这样他们不用面对「丢弃」旧衣服的痛苦,并且还给自己腾出空间装新衣服。所以不仅仅是价格的问题,而是需要给用户充足的理由,让其打消套路的念头。
 
顾客购买的对象是产品的价值,而不是价格。所以低价背后也需要有理由让其知道原因,才能合理化自身消费行为(比如「青春版」手机)
 
除此之外,提供丰富的选择也并非优势。在物质丰饶时代,顾客需要的不是选择,因为已经多到选择瘫痪;而更多的是精选,并为其提供足够信服的理由。
notion image

所谓创新:不变的「立场」与全新的「素材」

不变的立场更像是中药,长久不变的立场是创新的根基;而素材更像是抗生素,能快速起效;所以结合两者能更好地形成理想效果。
 
秋元康以北野武为例:寻找「普遍适用型」笑料,而非「容易厌倦型」笑料。区别在于前者用流行话题作为素材,用独特观点切入;后者是依赖于「俏皮话」的逗乐方式。
 
旭山动物园的改造,为了让经常睡觉的动物都保持活力,所以便以「传达生命力」的理念来重塑,思考出了独特的「行动展示法」。核心在于不断推陈出新,采用新鲜方案,把「传达生命力」当做不变的立场,然后不断地加入速效元素作为新「素材」。比如不断地更换喂食位置,让动物捉摸不透。
 
越是美味的东西,顾客越愿意购买,但美味的东西,也是容易生腻的东西。
 
所以优秀的商家并不是有能力创造让顾客难以腻烦的产品,这只是假象;而事实是,商家必须源源不断地推出「美味到让人生腻」的产品,在时间层面上才能形成连续性。
 
所以 7-11 不变的立场是,站在顾客角度思考问题,近距离的便利。
notion image

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战略是指,寻求有盈利可能的差异化经营方式;而不是无盈利的另辟蹊径。
 
所以如果找不到现成的方法,就自己去研究开拓道路。挑战和有勇无谋的差异在于对事实的掌握,超过七成胜算,就可以尝试。
 
1 . 免在 A 的延长线上思考
A 和 A+ 即使存在差异,在顾客眼中依然是同一个 A,所以绝不能把顾客昨日追求的东西提供给明天的顾客,所以应该摒弃在 A 的延长线上思考 A+,而是应该去找 B 和 C。仅仅站在过去的延长线上就能判断出“有利可图”的项目大抵缺乏未来的潜力,而不被看好的事业往往潜藏着巨大的商机。
 
秋元康的建议:当向日葵掀起热潮的时候,应及时洒下蒲公英的种子。
 
2 . 创建新的组合搭配
如果第一眼能看到「有利可图」,那么势必会引起大量的人进入,竞争激烈。反之如果进入到新的领域,一开始不被大多数人看好,则反而能做成一些事情。
 
打破前定和谐,跨界组合,找到新的情境。比如在便利店中提供存取款服务,提高人们来便利店消费的理由和频次,同时也能带动其他货品销售。以及在便利店中提供「食材」服务,带来了老年人和家庭主妇的购买率增长。
 
3 . 寻找被忽略的区间
高品质和便利性通常是 Trade Off 的关系,但这并不是非此即彼。相反应该是在追求某个的时候,别放弃另一方面的品质。而不去界定清楚自己的主线,则会让公司丧失竞争力。
 
但用户的追求经常会变化,需要及时改进。比如图书市场现在多数还是以打折降价为主,但是读纸质书的人其实对品质的要求反而提高了。
 
在高品质和便利性这个坐标轴上,多数消费者喜欢的是价格,少数喜欢的是品质。但是大多数卖方都会集中在低价的市场竞争,而高品质的市场却只有少数卖家提供。所以不能单看市场潜力,还要思考竞争环境,以及自身能获取的份额。
notion image

工作的态度

不要依赖其他,尤其是公司
工作是陪伴你一生的能力,而公司只是工作的一个实践载体。
不要依附于公司,因为人如果依附于某一事物,就会丧失真正的力量。
 
不能将目的和手段混为一谈
比如开会的目的是传达信息,而非设计 PPT
比如单品管理是实践目的,而 POS 则是验证假设的手段,不能因为引入 POS 后反而只通过历史的数据去寻找。
 
人一旦将手段当做目的,就可能做出很多多余的事情。
果能够清醒地认识到自己应当做的事情的本质,明确事情的目的和实现目的手段,就可以将精力集中于关键的事情上。比如其 SevenBank,核心是为了提供便利性,而非通过金融赚钱。
 
所以要经常问一问:是不是真的是这样?
不要盲目全盘接受外界的信息,去看看不同人群的事实,答案自然就会浮现出来。
 
推荐阅读:
[1] 零售的哲学:https://weread.qq.com/web/bookDetail/11032a1058990c110e3b83e
[2] 零售心理战 :https://weread.qq.com/web/bookDetail/89432ca059b1f78947ad790
[3] 7-Eleven 工作法 :https://book.douban.com/subject/27066044/
[4]  孤高:7-Eleven创始人铃木敏文自述人生:https://book.douban.com/subject/33441638/
[5] 我的零售人生 :https://book.douban.com/subject/4932288/
产品沉思录 - 隐性知识:执行不是搬砖,而是积累我们自己知识的护城河。产品沉思录 - 为何做减法如此之难:爱做加法真不是产品经理的锅,是人性使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