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ype
status
date
slug
summary
tags
category
icon
password
引言
这是两条直线,直线的横轴是时间,纵轴是价值。
 
如果,一个产业不会被替代或者没有很大的冲击,那么这个产业的价值变化往往是这样的,增长率先行上涨,然后渐渐下滑,最后保持稳定。
notion image
现在,我们把这个图放大,那么产业价值的变化图,可能是这样,也可能是这样。
notion image
总之,只要时间缩短,你总会发现这样一个现象,产业的增长率并不是稳定的,多数时候是波动的,有的时候甚至是下降的。
 
但,如果你能知道不同增长率变化的原因,你便能发现拐点,根据拐点布局,可以减少机会成本的浪费,获取不错的收益。
notion image
问题是,并不是所有的产业,都能够找到增长率变化的原因。这意味着,你很难找到拐点布局。
 
不过,只要你布局的时间很早,你总有机会沿着趋势,找到巨大的造富机会。
 
问题是,在没有拐点可以布局的行业里,找到巨大的造富机会,并不容易。
你需要熬很长的时间,那,你就会错过机会成本。
 
你所关注的机会,应该是整个产业,但很明显,你或许没有能力买下整个产业。
notion image
有时候,我会将这样的产业叫做“让人心痒痒的产业”。
因为,我知道它有巨大的空间,我很在意,但我却要下很多的功夫。比如,我没能力找到产业的拐点,我就需要深入企业做研究,找到企业的竞争优势,尽可能的降低无拐点带来的机会成本。
所以,说到这,你能想到谁,或者想到什么产业呢?你不妨在弹幕搞一下,我看看大家想的是不是一样的。
今天,我就介绍一个,让我心痒痒的产业——产业数字化。
顺便说明,我为什么觉得它会让我心痒痒,以及我打算解决“无拐点”的问题,希望对大家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开题之前,简单介绍下逻辑,以便让大家充分讨论: 首先,我会去探讨产业数字化商业逻辑的本质; 然后呢,我会基于这个商业逻辑的本质,说明为什么它让我心痒痒; 最后,我简单陈述下,我如何解决这种心痒痒。
那,现在,请一键三连,我们这就开始抛砖。
产业数字化的商业逻辑
什么叫做产业数字化呢?
 
上周,山东省发布了一篇名为《山东省工业企业数字赋能 优惠政策汇编》的报告,将产业数字化叫做“产业大脑”,将被产业数字化的工厂叫做“晨星工厂”。
 
联想今年再早些,也发了一篇报告,对产业数字化的实现途径,尤其是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方面提出了新的思考并展示了相关应用实践。联想将这一途径定义为“新IT”,具体来看就是以场景需求为驱动,以算力作为基础,用“端-边-云-网-智”为技术的服务与解决方案。
 
这也给了我一些启发,产业数字化,简单来说就是可以在不同的应用场景下,利用产业数据,为产业带来某些好处的综合解决方案。
 
所以,研究产业数字化的商业逻辑,开始的出发点,或许是这四个字,解决方案。
 
而提到解决方案,我能想到的第一家公司叫海康威视。
 
这是海康威视的招股说明书,在招股说明书中,有这么两段话。
 
一段话是,海康威视的产品主要包括后端数据存储及处理设备和前端视音频信息采集处理设备。
 
另外一段话是,海康威视为安防工程商及终端用户提供视频监控系统产品。
 
意思是说,海康威视不是单纯卖摄像头的,它提供的是一套安防系统,重点是后面两个字“系统”,“系统”意味着一整套的解决方案。
 
当然,除了海康威视,你可以在大A找到很多如此描述的公司。
 
这是中国软件2021年的年报,在年报中,也写过这样一句话,中国软件深入推进以网络安全和信息化业务为核心的行业解决方案。
 
意思是说,中国软件为客户提供的也可能不单纯是一套软件,而是一套针对于行业的解决方案,重点是后面四个字“解决方案”。
 
联想的“新IT”赋能实体经济转型报告,披露的则更为详细。在联宝工厂PC研发和制造的场景下,要实现自动化、智能化建设,需要“端-边-云-网-智”。端指的是机器人、大屏、传感器等终端设备。边指的主要是边缘计算力,也就是边缘计算。云主要指的是云计算和云服务。网主要指的是5G技术。而智呢,主要指的是新IT技术与行业智慧相结合,在我看来,智也就是为行业提供的一套智能化的解决方案。
 
所以,无论是海康威视、中国软件、联想等等公司,它们都在提解决方案,解决方案是它们的产品,但这个产品,不是单纯的硬件、单纯的软件或者单纯的算法,而是多种硬件、软件、算法等的集合。
 
但解决方案,解决的是什么问题呢?
 
海康威视可以提供安防解决方案,交通部门可以用安防解决方案抓坏人。中国软件可以提供信息化行业解决方案,不同行业可以通过信息化实现“无纸化”。联想可以提供智能化解决方案,可以帮助实体企业降本增效。
 
不过,这些都是从解决方案提供商的角度去解释,我的产品、我的解决方案有什么用?对工业等实体企业意味着什么呢?
 
这是我找到的金证股份产业链数字化服务平台项目的可行性报告,在这份可行性报告中,金证股份介绍了项目建设的目标、内容和所需要募集的资金等等。当然,这些都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第六部分“募投项目的效益分析”。
 
募投项目的效益分析,是这么一段话,项目投入市场可产生年收入4354.29万元,可以整7年,7年总共可以实现收入3.05亿元。
 
而在金证股份另外一份报告中,对于项目募投收益的核算则更为详细,因为它是一张表。
 
这张表上显示了,项目每年实施所花费的成本,以及项目实施后,每年可获得的收益。现在的投入是为了获取未来的收益,所以,收入是T+2到T+8。
 
腾讯副总裁李强曾在媒体采访中介绍过,腾讯与港华能源合作,在江苏泰州上线了港华智慧能源生态平台,平台集成了企业园区内各个能源数字化应用,使集成成本降低50%以上,未来还会上线能效管理等功能。
 
联想在“新IT”发展白皮书中,也介绍了几个它自己做过的案例。
 
动力电池行业案例在数字化转型后,提高了设备的运维效率,降低了设备的停机时间,AI质检实现了降本增效。青岛特钢在数字化转型之后,人均效率提升15%、协同效率提升15%、停机时间减少15%。,能耗得到了降低,企业的人力成本也得到了降低。效率提高、成本降低,效率和成本的结合体,在财务中,被叫做投资回报率。
 
如果把解决方案、系统产品、成本、效率放在一起,从实体企业的角度去出发。
 
解决方案、系统产品是实体企业的投入,投入的目的在于未来某段时间内可以实现,数字化转型企业的投资回报率的提高。
 
于是,解决方案、系统产品是什么?
 
高大上点说,是能给企业带来投资回报率上涨的资产,投资回报率上涨意味着生产力提高,资产代表着生产工具。所以,解决方案是能给产业提高生产力的生产工具。
 
简单点说,产业实体公司是“挖金子的人”,解决方案提供商,是“卖铲子的人”,解决方案就是“铲子”
 
我喜欢铲子,因为有的时候,挖金子的不一定比卖铲子的赚得多。
 
所以,产业数字化的商业逻辑是为实体产业卖掘金的铲子。
 
不过,之前又不是没有“卖铲子”的人,你这个铲子好在哪呢?
 
好在新,“新生产力”、“新IT”。
 
这是我很早以前关注过的产业,叫做医疗信息化,在这个产业中,有个典型代表公司,叫做卫宁健康。
 
这是卫宁健康的招股说明书,在招股书这么说道,卫宁健康主要服务于医院、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为它们提供三种产品,医院信息化管理系统、医技信息化管理系统、公共卫生信息管理系统。
 
有的时候,我们也叫它信息化的简称,HIS、CIS等等。
 
你可以说,医疗信息化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实现区域内医疗数据的共享共用。
 
但,更微观层面上来说,是帮助医院等医疗机构在一定程度上,节省了一定的人力。之所以说一定程度,是因为在医院里有很多的场景,信息化可以解决一部分问题,但同样的,带来了数据不互通互联,数据孤岛等一系列问题。
 
当然,这并不是我想说明的核心,我想说明的是,在卫宁健康提供的医疗信息化解决方案中,包括的产品有软件、硬件和后端服务。其中,硬件主要是服务器、交换机和存储设备。当然,软件和后端服务为主要的获利来源。
 
而在卫宁健康2021年的年报中,卫宁健康反复提到数字化。在卫宁健康的数字化研发投入中,提到了五个项目,出现的频繁词是云计算、大数据、机器学习、物联网和智慧穿戴。
 
但在卫宁的年报中,并没有披露这些数字化解决方案包括什么?不过,在联想“新IT”发展白皮书中,详细的做了介绍。比如硬件包括机器人、AR/VR头戴设备、大屏、多终端接入的传感器等。软件包括自动驾驶、知识图谱、计算机视觉等等。
 
很明显,信息化和数字化业务,所需要投入软件和硬件是不一样的。但在卫宁健康2021年年报中,有这么一句话:信息化作为重要的支撑,将依托数字技术全方位助力构筑医疗供给侧新价值体系。这句话也说明了另外一个问题,叫做“新价值”,这意味着数字化和信息化对于产业提供的价值也是不一样的。
 
这种新价值可能是解决信息化中出现的数字孤岛,自然更可能是在解决数字孤岛的问题下,通过数字作为生产资料,解决企业面临的更多的问题。有点像,基于数字为生产资料,针对于不同的场景提供新的解决方案。
 
当然,更有意思的是,前几天我和行业内的朋友讨论数字化,我们总结,数字化是知识化,知识存在于场景,数字形成知识,知识形成方案,知识服务场景,因此更有可能基于知识产生“创新”。
 
所以,产业数字化的商业逻辑是为实体产业卖掘金的“新铲子”,这种“新铲子”可以创造“新价值”。这也怪不得,你可以在不同的白皮书中看到,数字化被描述为向企业提供“新生产力”。
 
我也似乎理解了联想的报告提到的“新IT”。这种新在于生产资料是数据,这是新的。数据在智能化解决方案下,提供辅助决策,降本增效,产生的价值也是新的。自然,产生价值本身的智能化解决方案也是新的,。这也就是“新铲子”、“新生产力”、“新IT”。不过,也就是这种“新铲子”、“新生产力”、“新IT”,让我实在“心痒痒”。
 
原因就是这个“新”字。
令人心痒痒的产业数字化拐点
我想,我应该不用去解释“新生产力”带来的市场机会问题。
 
因为这是个抉择问题,对于产业来说,当出现“新生产力”时,你可以因为当前的价格过高,选择不用。但长期,你不可能长期选择不用。
 
很多时候,这种“新生产力”像个刚需。
 
所以,你压根不需要说明它到底有没有需求,是不是未来,因为它本身就代表着未来的强趋势。
如果,你非要我证明这是个趋势,我也可以举一些例子。
 
这是国务院公布的《“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在规划中,有这么一句话:2020年,我国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GDP)比重达到7.8%。发展目标是,到2025年,核心产业占GDP的比重达到10%,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融合取得显著成效。
 
这是美国经济分析局公布的数据,2021年,美国数字经济增加值相当于美国GDP的10.3%。其中产业数字化的占比最高,约占总产出的43.1%。
 
无独有偶,这是欧盟和日本对数字经济的战略政策。如果你还想找,你还可以找到新加坡的智慧国家战略,阿联酋的数字经济战略,甚至,柬埔寨的数字经济战略。
 
现在,我觉得我不用多解释,产业数字化的趋势性了。但问题还是个抉择问题,你可以因为当前的价格过高,选择不用。这也就意味着当成本下降的时候,产业会大量上马。
 
于是,问题变成了,成本下降到多少时,我能看到非常清晰的机会。因为就像这条曲线,我并不想在这个阶段损失机会成本。
 
但问题就出在这,我无能为力,因为,这个“新铲子”太新了。
 
在以前光伏、氢能、动力电池的视频中,我所描述的拐点是光伏、氢能、动力电池替代现有方案的成本拐点。举例来说,光伏的拐点是度电成本接近或低于火电度电成本的节点,就是光伏发展的拐点。
 
那么,对于产业数字化的拐点来说,因为是提供给转型企业的资产或者生产工具。那,发展趋势的拐点也可能是,替代企业原有生产工具或资产时,所需要达到的成本节点。
 
你看,这里的核心基础都是俩字“替代”。
 
但,产业数字化的商业逻辑是什么呢?是为实体产业卖掘金的“新铲子”,这种新铲子可以创造“新价值”。
 
“新”意味着它不是替代的作用,更像延伸,如果信息化是前序产品,那么数字化就是在信息化产品上的再延伸,甚至可以说,是“新IT”,是在信息化基础上的新生产力再造。
 
所以,用新产品来替代老产品的思维,寻找机会的拐点,似乎并没有用。
 
当然,我可以从另外一个角度找到机会,既然是创造“新价值”,“新价值”又可以体现成为转型企业数字化提高投资回报率。
 
那么,当数字化的投入成本小于转型企业数字化收益的时候,是企业愿意进行数字化转型的拐点,这逻辑和这一段开头,什么时候企业选择用,几近一致。
 
但,它还是太新了。
 
我找到了部分实体企业信息化或者数字化项目实施的可行性报告。
 
这是华测检测信息化的可行性报告,在可行性报告中,可以看到项目投入预算,项目实施的必要性,但并看不到项目未来收益的情况。同样地,在西安宝德的可行性报告中,也找不到项目未来收益的情况。
 
我也搜索了其他企业实施信息化或数字化的可行性报告,或者招标公告,得到的结果,是一致的,很少有企业会披露信息化或数字化未来可能带来的收益,除非它就是卖解决方案的。
 
也就是说,对于需求方来说,信息化或数字化是能带来隐藏收益,可以作为新生产力。当作为外部的参与者,我找不到或者没有能力找到相应的数据证明。
 
所以,我为什么心痒痒,因为我虽然没有能力找到参与的时间点,但我觉很不舍得去放弃掉这样一种强趋势。
解决拐点难以寻找的问题
但是,我仍然不打算放弃。所以,我要细化我的研究。同时,也征求你的看法,所以,这一段是为了引玉。
 
如果我把产业数字化的发展趋势画成一条曲线,那么整个产业的发展曲线,可能与开头提到的一样,长这样。
notion image
如果我放大它,它肯定有波动,或者不确定性。但至于增长率波动的原因,因为我找不到拐点,我不清楚。
所以,核心是控制风险。
 
一些专业的报告,给了我一些思考。
 
首先,产业数字化的增长,应该是不连续的、不平滑的,它应该是这样的。
 
原因是产业渗透的时间可能是不一样的。
 
信通院的《中国数字经济发展白皮书》中描述,各行业数字经济发展依然延续三产优于二产,二产优于一产的特征。服务业的数字化发展最快,工业数字化将会加速推进。农业优于行业的自然属性,数字化的转型需求相对较慢。所以,数字化转型可能会分为三波。
 
联想的“新IT”发展白皮书,也有同样的描述,不同企业会因为智能化成熟程度不同,数字化的进展也不同,比如最底层的企业是信息化程度很薄弱的企业,最上层的企业是信息化和数字化程度都较高,期盼进行智能化的企业。但不论是三波还是五波,都证明转型企业数字化产业的发展并不是连续的,而是非连续的,它的图形就应该长成上面我说的那样。
 
那,我控制风险的第一步,就不应该是贪婪的关注产业数字化的全部趋势,而应该是分时间关注,比如第一波应该是ICT行业或者信息化建设较为完善的行业。
 
也就是我把曲线放大,去除这几段,先关注这一段。这样,我可以尽可能的减少产业数字化曲线增长不连续性损失的机会成本。
 
但问题是,即使不连续的关注每一段,我仍然找不到布局的时间,因为每一段也都没有拐点。
于是,我只能选择更早的猫进去,然后享受趋势带来的红利。
 
但是,这不代表着没有风险,因为产业不代表公司,产业也不代表着市场。市场可能会抢跑,那我就成了接盘侠。
 
为了防控接盘,较好的方式是我关注的这段有很大的市场空间。
 
不过,可能有更好的方式。
 
产业的曲线长这样,企业的曲线可能长这样,也可能长这样。但很明显,超过产业增长率的企业更能防控风险。
 
那也就意味着,更好的方式是啥呢?
 
是不连续的关注产业数字化的每一段发展,找到在每一段发展过程中有竞争优势的核心公司。
 
那么,问题的核心变成了,如何找到具有竞争优势的数字化服务商?
 
当然,这也是我抛砖引玉的点。
 
我觉得这样的服务商,应该有资源能力,毕竟他要做B端,甚至G端。当然,也要有供应链的整合能力,毕竟它要提供硬件、软件等等产品,成本控制能力很重要。当然,我认为更重要的是它要懂行业知识,并且能将行业知识IT化。毕竟,“新IT”也是在自我知识的“IT化”后的再“IT”。
 
所以,之前从事ICT行业,提供硬件、软件或者解决方案的公司,可能具备相当的优势,这也可能是前ICT行业内公司的“第二春”。
 
不过,什么是核心,我不知道,交给大家去思考。
 
视频写到这,大体上算是结束了。
 
我觉得有很多的创新点,还是要提的。
 
首先,业务的本质可能需要深度的研究,就像解决方案是产品、原材料,是作为下游企业产品创造价值的一部分,很显然不是,它是提供生产力的,是实体企业需要的生产工具。
 
其次,这种生产工具并不是为了替代原有工具,而是在原有生产工具上的再递进,就像联想的“新IT”报告,所谓的新,是递进的新,而不是替代的新。
 
最后,我们总会遇到很多的趋势,当然,我们也会选择寻找拐点的方法去寻找机会。但并不是所有的行业都能找到机会。如果我们害怕错过,就要想办法降低风险。
 
毕竟,对于大多数产业,高风险和高收益是不可兼得的。
 
当然,我更希望抛砖引玉,大家一起探讨,产业数字化过程中,哪些企业可能取胜。
 
或许,你也很想知道,甚至想知道如何评判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没有关系,来日方长。
 
老梨 - 你的个人资产负债表衰退了吗?老梨 - 财富焦虑的解药,是学会如何“算账”【学校没教的金钱法则】